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人格理论
开放性(openness): 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显示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 (agreeableness):具有信任、利他、直率、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发现历史
从奥尔波特的开拓性工作,到卡特尔提出16种根源特质,再到大五人格的发现,一个基本的假设一直贯穿始终,即词汇学假设(lexical hypothesis):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方面会被赋予描述的词汇,不仅如此,如果某个事物真的重要而且普遍存在,在所有的语言中它都会被赋予更多的词汇来描述。于是从词汇中去发现人格特质成为了人格研究的重要途径。奥尔波特率先开始了这项艰苦卓绝的工作,他让助手精确地数出了在英语辞典中有多少个描述人格差异的词汇,结果是17953个。之后他又从中挑选出4500个,但这显然还是太多。后来卡特尔从这4500个词中选出了他认为特别重要的35个词,并对他们进行了因素分析。1949年,菲斯克从卡特尔的词汇表中选出了22个用于分析,他对比了在这些特质上自我评定和同伴评定、心理咨询师的评定之间的关系。他的分析发现有五个因素总是最先出现在列表上,这就是后来的大五人格因素。十几年后,由两位心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检验了包括大学生和空军职员在内的8个样本的数据,也发现了同样的5个因素。随后多年,在更大范围样本研究中,大五人格因素一直被不断地重复发现,直至成为一个西方心理学界公认的人格特质模型。
应用价值
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在临床心理、健康心理、发展心理、职业、管理和工业心理等方面都显示了广泛的应用价值。如研究发现,外倾性、神经质、宜人性等均与心理健康有关;外倾性和开放性是职业心理与工业心理的两个重要相关因素;责任心与人事选拔有密切关系。约翰研究了大五人格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系,发现高开放性和高责任心的青少年具有优秀的学习成绩,而低责任心和低宜人性的青少年有较多的违法行为。高倾向性、低宜人性、低责任心的青少年,常发生与外界冲突的行为问题;高神经质、低责任心的青少年则经常表现出由内心冲突引起的问题。如今,大五人格已经成为"人格心理学里通用的货币"。它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活跃的人格研究课题,也是目前对人的基本特质最理想的描述之一。